“力争到2020年,建成800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建立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木本油料种植面积从现有的1.2亿亩发展到2亿亩,年产木本食用油150万吨左右。”自从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就进入黄金发展期。2016年,木本油料产业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国计”和助力精准扶贫的“民生”等方面有哪些成绩单?发展中还有哪些难点?如何扶持壮大木本油料产业
抓住机遇 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明显上升,食用植物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木本油料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可以提供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我国有近6亿亩的宜林荒山荒地和大量的盐碱地、沙荒地等,利用这些土地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既不与粮食争地,又能有效增加国内食用植物油供给,对提高农民收入、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增加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的供给,2016年许多会议在全国各地陆续召开,希望为木本油料“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盘点这些会议,有诸多看点。
2016年3月31日,湖南省举办油茶产业精准扶贫行业交流研讨会,会议开展了“中国油·放心油”系列宣传推广活动。4月15日,陕西召开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核桃产业发展研讨会。6月26日,北京召开油用牡丹和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产业助力扶贫大会,将木本油料和林业精准扶贫相结合,展开深入研讨。10月10日-11日,山东省举办首届全国毛梾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万路达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毛梾籽油企业标准,这预示着我国木本油料家族又增加了新成员。这些会议为各地积极总结和交流经验、研究规划下一阶段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提供了平台。同时专家们也为各地木本油料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提供良方,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小目标”。专家认为,要加强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统筹,通过规划制定和政策导向,鼓励适宜发展、有条件发展的地区稳步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而各地也要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木本油料树种,渐进式发展,而不是一哄而上、盲目跟风。
补齐短板 精准发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800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年产木本食用油150万吨。这一目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16年,各地也都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油茶总面积达5733万亩,油茶相关企业2208家,油茶籽产量216.35万吨,年产业产值632.89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为农民增加收入1000亿元。油茶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只是木本油料产业中的一部分。总的来说,我国木本油料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阶段,木本油料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问题。专家指出,部分地区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起步晚、产业化水平不高,面临市场观念滞后、缺乏名牌产品、生产经营分散、生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优质种苗(除油茶、核桃外)、种植基地管理粗放、产品单一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综合利用程度低等方面。
油用牡丹作为木本油料家族的后起之秀,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部分人对油用牡丹产业定位缺乏认识,对产业发展前景抱有疑问和顾虑;人员技术不过关,没有掌握牡丹发展的生产规律、栽植技术;没有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在购买苗木上一味追求价格的低廉。
这一个个问题,向我们传递着清晰的信号,木本油料产业发展需要配置良方。
求同存异 共谋未来
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和升级,木本油料产业该如何应对?
随波逐流地采用策略终究治不了根,各地还需结合当下自身情况,制定适合的发展之策。
国家层面的政策出台是一方面,地方也要因地制宜发展并且落到实处,同时企业自身的强化管理和带动发展也必不可少,三维度要相互结合,层层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比如,就良种培育方面,专家建议要健全木本油料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生产线供应体系,组织开展核桃、油用牡丹、油橄榄等木本油料树种资源普查,推进良种基地、定点试苗生产基地建设,培育跨地区经营、产供销一体化的木本食用油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企业在主产区建设原料林基地和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发展“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经营化模式。
就产品质量而言,要制定木本油料种植、生产、加工、储蓄、流通、销售等生产标准,完善产品和相关副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规范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建设质量认证体系,推动企业提高精深加工和质量安全管控水平。
市场监管方面,要加强对木本油料生产、加工、储存、流通等环节的市场监管和消费指引,加大生态产品原产地保护认定,着力培育名牌产品,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送检、抽检、公示和责任追溯制度。